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

[髖關節] 髖關節發育不良

陳小姐是一名30歲上班族,平常的活動除了上班之外,假日偶爾上健身房做重量訓練。最近這半年來,陳小姐覺得左邊的鼠蹊部深層會隱隱作痛,尤其是在走路或活動量比較多時特別明顯。由於症狀越來越嚴重,甚至最近半年來開始出現跛行,於是至骨科門診尋求協助。

透過理學及影像檢查,發現陳小姐患有左側「髖關節發育不良」,同時合併輕度的退化性關節炎。經醫師與陳小姐討論各種治療選項後,陳小姐決定採納「髖關節截骨矯正手術」來治療。手術後隔天陳小姐即可在使用拐杖的輔助下行走,第三天出院休養,一個月恢復上班,三個月後陳小姐已經可以在不需拐杖的情況下正常行走。雖然手術後仍有些許傷口不適感,但是先前困擾她的鼠蹊部疼痛感已大幅減輕,也可以恢復恢復之前的生活及運動習慣。

雙側髖關節發育不良,但左側症狀明顯。
左側髖臼(黃線)覆蓋股骨頭範圍很小,造成壓力會集中在一處(綠線)

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之一,它是由像一個碗形狀的「髖臼」和像一個球形狀的「股骨頭」所構成的。「髖關節發育不良」是一種嬰兒時期髖關節發育過程不良,造成髖臼變得很淺平,使得關節受力不平均而提早退化。近年來因為新生兒的髖關節篩檢普及,越來越多「髖關節發育不良」的小病患及早接受非手術治療,而免去後來的問題。「髖關節發育不良」是東方人常見造成髖關節疼痛、退化性關節炎、甚至需要進行人工關節手術的疾病。
經「截骨矯正手術」後,原本發育不好的髖臼,可以矯正成覆蓋良好的髖臼(黃線)


在治療方面,若是較早期診斷,可以藉由「截骨矯正手術」將髖臼矯正到好的位置,使關節的受力平均,如此可以減輕病患的疼痛感,並且降低未來因為嚴重的退化需要進行人工關節手術的機率。

由於這種手術是將骨頭「砍掉重練」,必須在手術當中製造一個小骨折,才有辦法進行矯正,再使用鋼釘固定住骨頭,因此手術後仍要做適當的保護,待三個月左右骨頭癒合,才能完全恢復。所以這種保留自己髖關節的「保髖」手術,儘管復原期會比人工關節還久一些,但是痊癒後功能良好、活動角度大、無人工關節的感染、磨損、或脫臼等等問題,仍是一個相當好的治療方式。




[衛教] 夜間抽筋

photo credit: https://trainright.com/muscle-cramp-cause-remedy/ 今天來說說在門診常見的一個抱怨:夜間抽筋。 常常聽到的抱怨是:睡覺睡到一半小腿抽筋痛醒。這個我自己有深刻的體驗,不是我自己常常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