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

[人工關節] 人工關節感染 -- 骨科醫師和病患的夢靨

人工關節是近代外科史上病患滿意度最高的手術之一。大部分開人工關節手術的病患,都是為了功能上的考量,希望手術後能夠像隔壁鄰居一樣,關節不痛了,也更能走路。也由於這樣的期待,往往人工關節手術病患的容錯率又更低。

但是,只要是體內有外來物,就一定有感染的風險,就算是世界上醫療最先進的國家,大約每兩百個人工關節手術就會有一個嚴重感染。

人工關節感染和一般的感染不同,像是肺炎、泌尿道感染,大多數只要內科治療,也就是使用靜脈注射或是口服抗生素即可治療;但人工關節感染常常是需要多次手術,配合抗生素治療,才有可能會治癒。其原因也在於人工關節本身這個很大的外來物,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,一但細菌在上面落地生根,抗生素是殺不死他的,甚至手術當中單純的清創也不一定有效,常常需要整個人工關節拔除。

大原則來說,人工關節感染多半是要手術,而手術方式分為單純清創手術,或是人工關節拔除手術。要選擇進行哪一類的手術,是依據病患發病的時間長短,以及其他病患或細菌的因素而定,若發病時間小於三到四週,原則上可以使用單純清創手術,但若時間太長,就需要拔除人工關節。

此為使用抗生素骨水泥為原料,
手工製成的「暫時性人工關節」
而拔除人工關節的手術,目前世界上主流是做「兩階段手術」,也就是在第一階段手術先進行「感染治療」,拔除人工關節,做徹底清創,另外再植入「暫時性人工關節」。

「暫時性人工關節」是指使用骨水泥混合高濃度的抗生素,去塑形成人工關節的形狀,其目的是暫時取代關節的功能,讓病患在治療期間仍可以維持一定的活動能力;另外的目的是因為其中含有高濃度的抗生素,可以在局部關節達到很好的殺菌效果。待二至三個月感染治癒後,進行第二階段手術,再植入真正的人工關節。

人工關節感染容不容易發生,或是治癒後容不容易復發,跟很多因素有關,包含病患本身的體質(例如糖尿病,肝硬化,抽菸),細菌種類等等。

一旦發生人工關節感染,治療過程漫長,多次手術後的人工關節功能也會減低,甚至有少數人走上截肢一途。

儘管發生機率很低,但是仍要小心預防,病患自己能做的,像是控制血糖、體重,做好個人衛生,戒菸,在做其他侵入性醫療行為(如植牙)要告知醫師,有任何人工關節的異狀要儘速回診。

[衛教] 夜間抽筋

photo credit: https://trainright.com/muscle-cramp-cause-remedy/ 今天來說說在門診常見的一個抱怨:夜間抽筋。 常常聽到的抱怨是:睡覺睡到一半小腿抽筋痛醒。這個我自己有深刻的體驗,不是我自己常常會...